
1947年,柏林的一间简陋的房屋内,住着一户贫困的家庭。家里有九口人,其中包括66岁的老户主,他曾因纳粹党员身份被苏联红军带走审问,直到他向朱可夫元帅澄清清白后才被释放。可西门子公司却在此时将他解雇,导致他失去了经济来源。与此同时,女婿长期生病,家中的房子早在战乱中被摧毁,生活贫困广州股票配资平台交流,每天只能靠难以下咽的黑面粥和野菜草根度日。
看似只是一个曾为法西斯效力的“帮凶”,但是几年前,这位“纳粹”曾在南京城挽救了至少25万人的生命。他就是约翰·拉贝,被南京人称为“洋菩萨”,也被誉为东方的“辛德勒”。
约翰·拉贝,1882年出生在德国汉堡,小时候受到宗教熏陶,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。年轻时,他和许多欧洲青年一样,去非洲探险,捕猎兽皮。26岁那年,西门子公司派他来中国开拓业务,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,拉贝逐渐升职,最终成为驻华总代表,并于1930年开始与南京结缘。
当时,西门子公司在南京有很多员工及其家属,其中不少孩子急需一所德语学校。作为负责人,拉贝向德国驻华使馆提出修建学校的请求,自己也担任校董。而此时,希特勒的上台使德国转变为法西斯主义国家,申请办学校的手续要求负责人必须是纳粹党员。拉贝并未多想,就顺利加入了纳粹党,只是为了方便办学。然而,几年后,这一决定却改变了他的命运。
展开剩余78%1937年,随着淞沪会战的爆发,日本的进攻让南京城陷入了危机,尤其是自8月起,日军空袭南京。作为德国驻华使馆的一员,拉贝得知日军即将空袭南京,便劝告所有德国公民尽快撤离。西门子公司也同意撤离员工,但拉贝在与中国人民的多年情谊和内心的正义感驱使下,决定留下。
正如他在家人面前所说:“如果我走了,这些可怜的人们该如何是好?”他决定坚守南京,因为这些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中国人将面临灾难,而自己不能只顾自己逃生。
他和其他几位外国友人组成了国际区,收容南京城的无家可归的民众。这个区域大约有3.88平方公里,成为战时难民的避难所。拉贝在这里担任主席,提供食物和住宿,以保证市民在战争中的基本生存。尽管日军并未因为外国人在场而放弃暴行,拉贝依旧尽最大努力保护民众的安全。
尽管国际区内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,但在拉贝的努力下,约有25万名南京难民得以幸免于难,生还的几率大大增加。值得一提的是,拉贝为一些难民提供了一个特殊的避难所,这里是南京唯一没有发生难民伤亡的地方,被誉为“南京的诺亚方舟”。其中,拉贝的住所变成了一个临时收容所,收容了602名中国人,包括126名儿童,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供应,保护了他们的生命。
日军多次以“搜捕中国士兵”为借口,强行进入安全区,但每次拉贝凭借其纳粹党员身份,及时制止了日军的入侵。最终,这些难民直到次年6月才安全离开。
1938年,新年时,几百名获救的南京人送给拉贝一条绸布,上面写着:“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”。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拉贝。
然而,回到德国后,拉贝决定将他在南京亲眼目睹的恐怖暴行公之于众。他写信给希特勒,希望通过揭露日军的罪行,促使德国政府施压日本。然而,德国与日本是盟友,希特勒不可能冒着得罪日本的风险。拉贝的信件并未得到任何回应,反而很快被德国政府逮捕,拘禁并没收了他拍摄的证据。
此后,拉贝失去了工作,家庭也陷入困境。在柏林的战后饥荒中,他的生活变得困苦不堪,家庭成员只能依靠极为有限的食物生存。幸运的是,拉贝清楚自己并未被遗忘。南京人民通过募捐活动,组织送去大量食品,帮助拉贝渡过了困难时刻。
自1947年起,拉贝家庭开始定期收到来自南京的食品捐赠,如香肠、奶粉、黄油等,这些物品在当时的德国是极为珍贵的,帮助拉贝一家度过了难关。拉贝在日记中写道:“过去所做的事与今天所得到的同情,使我将永远不会感到失望!”
南京政府还计划邀请拉贝回到南京居住,并提供生活支持,但因年老体弱,拉贝未能接受这个好意。1950年,拉贝因中风去世。
虽然拉贝的国社党员身份让他的英雄事迹在德国长期未被重视,但他的日记和事迹直到90年代才开始广为人知。2020年,当新冠疫情蔓延至德国,拉贝的孙子托马斯·拉贝感染了新冠,由于缺乏医疗资源,无法及时得到救治。南京方面得知后,迅速组织捐赠了40盒药品,并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,帮助托马斯渡过难关。这一举动再次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感恩之心。
拉贝先生,谢谢您!
发布于:天津市升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