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新闻记者 杨旭斌广州股票配资平台交流
近日,成都市教育局官宣,为推动育人方式改革,缓解教育焦虑,成都市自2025年起,正探索开展小—初—高12年贯通式培养改革试点。首批参与试点的学校一共8所,其中,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12年一贯制学校成功入选。
今年秋季学期,该校开设小学一年级贯通培养班2个,初中一年级贯通培养班2个,分别实行“小初高12年贯通式培养”与“初高中6年贯通式培养”。
已开学近一个月,贯通班情况如何?9月30日,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一年级贯通班“满月秀”活动,邀请家长们进入学校,近距离感受贯通教育的理念与实践。
课堂探秘与成长见证:
贯通教育理念落地“满月”
下午一点,该校一年级贯通班教室迎来了特殊的“旁听生”——爸爸妈妈们。英语课上,一场以英语数字阅读为起点的跨学科实践正在展开。整个课堂设置了英文歌谣、角色对话等环节,小朋友们还结合数学与科学知识,为爸爸妈妈们提前准备好了“植物拼贴画”礼物,以展现语言在真实情境中的运用能力。
语文课上,孩子们则通过“小诗创作”,同样在跨学科的真实语境中,将数学的理性、美术的感性,转化为语言的韵律与情感。不同展示课,不仅是知识的输出,更是贯通式课程设计中“低阶启发、高阶延伸”理念的初步落地,照亮了孩子们从“新月”向“弦月”过渡的认知路径。
课程结束后,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开启校园“探秘之旅”,共同参观学校的萌宠乐园、操场、医务室、食堂、学习社区等点位,孩子们还充当起“校园小导游”,向爸爸妈妈们进行讲解,在真实场景中表达自我。
在之后的家长会上,学校老师们不仅分享了孩子一个月的成长点滴,还解读了贯通培养中“过程性评价”与“个性化支持”理念。其中一环节,孩子们手捧“最满意的任务单”,走到家长面前分享成果。有充满创意的拼音冰箱贴,也有数学任务单的全对记录,都是孩子们在贯通课程中“被看见、被认可”的成长印记。
此外,学校还安排了孩子跳绳展示、亲子接力赛等活动,让家长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孩子的活力与进步,进一步理解贯通教育对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。
书记深度解读:
贯通培养如何重塑教育生态
活动现场,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孟红接受了记者采访。
实行贯通培养的意义与核心是什么?孟红谈到,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应局限于升学率或分数排名,而在于帮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,成为“能够解决问题的创造者”,而学校的责任正是为学生提供“成长滋养”,使其在真实情境中不断认识自我、发展潜能。
“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,正是贯通培养的核心逻辑。”孟红表示,在贯通培养的理念下,无论是学校,还是家长,都可以跳出短期绩效的桎梏,转而关注学生的长期生命力与社会责任感。
贯通培养如何落实?孟红表示,贯通培养绝非学制叠加,核心是打破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学段壁垒,实现课程体系、教学方法、评价机制、学生发展支持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与无缝衔接。
针对课程体系,孟红提出了三个关键关键词:有意义、有意思、有可能。“有意义”意味着知识要与生活连接,让学生理解学习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力;“有意思”强调激发高阶思维,在探究与碰撞中生成创造力;“有可能”则是打破“我不行”的心理障碍,把不可能的学习转化为可实现的成长成果。
孟红谈到,该校正在构建一套贯穿小初高的多元评价体系,涵盖行为习惯、学科素养、合作能力、创新思维等多个维度,并将朝着“一生一案、一生一策”的方向演进。“未来目标是每位学生都有专属的《学习发展报告》,且让家长看得懂、读得明,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生涯规划中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这场改革也直面家庭教育的痛点——焦虑。孟红强调,通过贯通培养模式,学校将帮助家长建立对孩子未来的合理期待。“从一年级起,我们的教师就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兴趣萌芽与能力特质,而非仅仅盯着成绩单。希望通过持续的沟通与可视化报告,让家长逐步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。”
孟红说:“真正的教育贯通,不仅是课程与学段的连接广州股票配资平台交流,更是心灵与未来的对话。”
升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