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5日至28日,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时尚设计学院受邀参加了成都时装周系列活动,并通过三场系列活动深度践行教育部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及四川省《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展现了职业本科教育在“新质生产力”培育中的创新实践与努力。
政策引领,产教融合锚定发展方向
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时尚设计学院落实“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”要求,依托四川省“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”战略部署,构建“政府—企业—学校—行业”协同育人机制。
在9月25日下午举办的“2025成都时尚产业发展大会”上,成艺时尚设计学院执行院长谭飞受邀作《新质生产力——科技赋能艺术,艺术传承文化》主题发言,介绍了该校以“OBE成果导向理念”为指引,通过校级科研平台——数字非遗文创研究所,将AI技术赋能、非遗代表性项目创新与专业建设发展“三维协同生态”( 市场导向+科教创新+文化传播)创新实践,实现传统非遗的综合价值提升与新消费场景融合。
这一实践与四川省《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意见》中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职业院校为支撑的产教融合对接机制”高度契合,更呼应了教育部“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”的政策要求。
创新实践,三大系列彰显育人特色
9月28日晚,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专场时装周秀场座无虚席,来该校合作企业和相关高校的30多位嘉宾也莅临现场,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副校长甘庭俭宣布主题专场秀开幕。
成艺时尚设计学院以“‘乘’(成)新潮 ‘绎’(艺)时尚”为主题,通过三场动态展系列诠释“传统焕新,科技赋能”的育人成果。
其中,“非遗焕新·时尚共生”系列深挖苗族、彝族、藏族非遗内核,将银饰锻造、扎染工艺转化为现代服饰语言,实现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。
“古韵新章·中式风华”系列以汉服廓形、盘扣纹样为灵感,通过数码印花技术激活中式美学基因。
“科技驭雪·时尚先行”系列则聚焦滑雪服功能革新,采用高效保暖透气科技面料,结合色彩碰撞与未来感设计,推动运动装备向时尚单品升级。
三大系列共同呈现了职业本科教育“教育链—人才链—产业链—创新链”四链融合生态,直接对应四川省“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相适应”的政策导向,更体现了教育部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”的战略布局。
跨界合作,宠物大秀诠释时尚新范式
此外,成艺时尚设计学院联合AMEY品牌打造的宠物荧光服饰大秀,也成为本次时装周的独特亮点。
该活动以“潮流共享,陪伴时尚”为理念,将大熊猫、十二生肖等元素融入荧光科技与艺术设计融合,采用环保材质与定制灯光技术,实现宠物时装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统一。
此项目通过“产学研用”的协同模式,践行了四川省“创新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模式”的实施路径。跟踪调研显示,该系列作品现场反馈良好,订单咨询转化率显著提升,印证了职业本科教育在“需求导向人才培养模式”中的独特优势。
立足政策,擘画职教发展新蓝图
据了解,为做好本次展演,成艺时尚设计学院服装教研室全体教师加班加点筹备两个多月,精选了64套时装及配饰,并进行了熨烫、核码等十多道工序的筹备,力争出色的展示效果,促进成果转换。参与工作的同学们表示收获良多,是一次难得的社会实践,进一步提升了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。
成艺时尚设计学院始终以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为行动纲领,严格落实四川省“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”的政策要求。通过实施“学历证书+职业技能等级证书”制度试点,建设校内外高水平实训基地,打造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时尚设计学院已形成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育人生态。
未来,成艺时尚设计学院将持续深化“科技赋能艺术”的教学改革,扩大环保材质与跨界表达的应用场景,推动荧光艺术从秀场走向日常,为成都建设“宠物友好城市”提供文化支撑,更为全国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“成艺方案”。
此次系列活动,不仅彰显了成艺时尚设计学院在“新质生产力”培育中的引领作用,更以实际成果验证了职业教育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、促进高质量就业”的办学导向。
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产业变革,以更创新的实践诠释“科技赋能艺术10倍杠杆配资平台,艺术传承文化”的使命担当,为建设技能型社会、弘扬工匠精神书写职教新篇章。
升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